close
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Downloading...











在距離我出發前往花蓮的前幾天,正在讀著張惠菁 【你不相信的事】一書,裡頭這篇<旅行的意義>,就像打中了什麼一樣。整個就是像是我每次獨自旅行的感覺阿 !!!

雖然拖了很久,但還是放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!!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好----------------------文-------------------分----------------------享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陳綺貞的單曲<旅行的意義>,是她以獨立發行的方式出版的第二張單曲,不見於主流唱片行,只在特地的一些咖啡館能買到。在網路上的一段錄音裡,她說明這樣獨立發行單曲(而不是等到寫足了數量的歌後才發專輯)的原因:「有時候做完一張唱片,說了很多東西,反而把每一首歌單純想說的東西沖淡了」。採用單曲的形式,可以「把每一首歌先說完,單純是那首歌的想像力、當它被放在專輯裡時顯現不出的魅力。」

 

從創作者的角度,這當中牽涉到創作節奏的自由;從聽者的角度,則是一首歌就只是一首歌,而不是專輯中的第三首或第四首。全長四分零五秒的這首歌結束後,你又在周遭的寂靜裡了。就在那裡停了下來,而不是被下首歌強搶拍出現的前奏趕著跑。於是你和那首歌遂有一種唯一的關係,耍賴般地停留在它為妳創造出來的單獨時間,並且也,單獨地承受它結束之後的抽空。

 

於是我在那樣單獨的、與一首歌的關係裡,想起我的一些旅程了。那些被我周期性發作的想離開、想跑到什麼地方去的劣根性所教唆的旅程。(那不就是<旅行的意義>這首歌的主題嗎?) 有一年我在沒有告知家人的情況下悄悄的從愛丁堡去了紐約(os:我則是從高雄跑去了英國 London)在台北的某個秋天飛一趟倫敦只為了聽Coldplay演唱會(os:我到沒這麼多錢,但也年少的一個人衝去聽伍百!)。當然還有更多沒成行的旅程。那年無論如何都要去日本,卻被種種紛至沓來的事件解銷了決心。還有明明早說好了,我們新加坡朋友麗萍結婚時大家都到那而集合,我卻臨時卡在什麼情緒裡,覺得自己哪裡也去不了,甚至連邀請函都沒回。

 

(略)_

 

不知為何我們總對那樣長程的移動有種近似迷戀的想像。為什麼那樣移動的意象,帶有一種迫近的力量感,彷彿是自由的。也許就像陳綺貞的歌裡說的,離開就是旅行的意義。截斷連貫的生活,把自己從延續的時間之河裡打撈出來。即使混身濕淋淋還滴著日常的習慣,卻希望孤身前往個什麼地方,讓陌生的太陽把自己曬乾。曬到身上每一個毛細孔都張開,曬到乾渴地想望一條河流為止。


 

長久以來我都是,一趟又一趟地從自己走開。

 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摘結自 張惠菁 【你不相信的事】--<旅行的意義>


PS: 我決定發憤圖強  來寫遊記了  哈~  等我吧!!!

Downloading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MA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